在户籍登记、法律纠纷调解、家庭关系确认等场景中,亲子鉴定技术常被用于明确亲子血缘关系,其具体操作方法会根据孩子是否已出生分为两大类别:
一、孩子已出生后的鉴定方式
当孩子顺利出生后,鉴定机构通常会采集两类易获取且检测准确性高的样本:一是新生儿的毛发样本(优先选择带毛囊的胎发,毛囊中含有的DNA片段更完整),二是口腔黏膜脱落细胞(通过无菌棉签轻擦孩子口腔内侧壁获取,取样过程无创伤、无疼痛感)。采集到的样本会被送至实验室,经基因提取、PCR扩增、基因分型比对等步骤,最终得出亲子关系鉴定结果。
二、孩子未出生时的胎儿鉴定方式
若需在孩子出生前确认亲子关系,可通过以下两种技术路径获取胎儿DNA进行鉴定:
1.羊水穿刺取样鉴定:一般在孕期16-22周(此时羊水量充足、胎儿发育相对稳定),由专业医生在超声设备引导下,用无菌穿刺针抽取少量羊水(通常为2-5毫升)。羊水中含有胎儿脱落的上皮细胞,实验室可从这些细胞中提取胎儿完整的DNA序列,再与疑似父亲的DNA样本进行比对分析。
2.无创外周血取样鉴定:这种方式无需侵入性操作,通常在孕期8周后即可进行。原理是孕期母亲外周血中会含有少量胎儿游离DNA(胎儿通过胎盘屏障释放到母体血液中),鉴定机构通过专用试剂分离并提取这些游离DNA片段,再借助基因测序技术构建胎儿基因图谱,进而与疑似父亲的基因信息进行匹配。该技术的核心原理与临床常用的“无创DNA产前检测(NIPT)”一致,均依赖母体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的检测分析,取样安全、对母婴无健康风险。
需要注意的是,无论选择哪种鉴定方式,都需在具备资质的正规医疗机构或司法鉴定机构进行,确保样本采集的规范性、实验室操作的合规性,以及最终鉴定结果的法律效力和准确性。